近期,化学化工学院师生连续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其中,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张雅琪为第一作者、何丽君教授为通讯联系人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24.319)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6.744)上相继发表了关于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最新研究成果。
AF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农产品中的强致癌性物质,有效去除AFB1的污染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在以″Highly efficient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 B1by a novel porous carbon material derived from Fe-doped ZIF-8″(https://doi.org/10.1016/j.cej. 2022.135723)为题目的研究中,使用Fe-ZIF-8衍生的共掺杂多孔碳(Fe/N-PC)作为过氧单硫酸盐(PMS)的催化剂,首次用于高效降解AFB1,为简单高效降解AFB1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在以″Construction of a controllable and dispersed Fe3O4-based catalyst using ZIFs as a spatial support for highly 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 B1″(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2. 121818)为题目的研究中,制备了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和孔径可调的Fe3O4/ZIFs催化剂,实现了AFB1的快速、高效降解,且为提高Fe3O4的催化活性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研究表明1O2和O2•−是降解AFB1的主要活性物质,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了降解体系中的AFB1降解产物,并推导了可能的降解路径。部分研究成果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ZL202110751950.8)。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2172290, 21577031)、郑州市科技协同创新专项重点项目的支持。
以化学化工学院王刚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杨帅为第二作者,以河南工业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分别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各发表研究论文一篇。
″Sulfonated graphene oxide doped sulfonated polybenzothiazole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https://doi.org/10.1016/j.memsci.2022.121239)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杂志发表,《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是膜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10.53。该论文报道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磺化氧化石墨烯掺杂磺化聚苯并噻唑质子交换膜的合成和表征,结构设计新颖,是掺杂磺化氧化石墨烯的磺化聚苯并噻唑质子交换膜的首次研究。其中含有磺化度为62.5%的磺化聚苯并噻唑掺杂了3%的磺化氧化石墨烯,在80℃和100%相对湿度下,质子电导率和能量密度分别为0.139 S/cm和519.9 mW/cm,超越了商品化的Nafion 212膜((0.133 S/cm, 413.2mW/cm)。″Sulfonated polybenzothiazole cathode materials for Na-ion batteries″(https://doi.org/10.1039/d2cc03444a)是王刚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的论文,《Chemical Communications》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收录期刊,影响因子为6.065。该论文报道了磺化聚苯并噻唑首次用于钠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的研究,该阴极材料结构设计新颖,性能优良,在30 mA/g下,经过350个循环以后,仍然能达到103 mAh/g的放电容量。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U1904171)和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 222102240032)的支持。
上述系列科研成果集中彰显了我校在研究生创新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将有力推动化学学科与食品学科与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内涵发展,为安博(中国)的″双一流″创建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