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31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校青年学子与来自内地的344所高校、港澳地区的9所高校团队同台竞技,最终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共计7项。其中,主体赛时隔8年,再次勇夺一等奖;“揭榜挂帅”专项赛首次斩获特等奖;红色专项及黑科技均取得新的突破。
参赛团队合影
据悉,本届竞赛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及“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今天,特推出我校第十八届“挑战杯”获奖作品风采展,展示我校科创育人成果,浓厚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
“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
作品名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效果评价及提升路径
推报学院:理学院
团队成员:夏梦萱,宋温静,张杞洋,乔永蝶,晁晨曦,靳雨,惠吾威,范煊楠
指导老师:吴春阳,刘姗
作品简介:时代潮流不断更迭,社会思想不断变化,青年思维日益活跃,如何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青年健康成长,是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对培养造就党的后备力量意义重大。团队基于“建构模型—评价效果—发现问题—探究成因—提出建议”的技术路线深入研究,创新引入CIPP模型,构建出一套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效果评价体系。在开展线上调研的同时,并深入河南、江西、辽宁等多地开展实地调研,获取5224份有效问卷与73份访谈报告,并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发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现有成效显著,但在阐释机制、主体、客体、载体、内容方面存在短板,究其根源有针对性地从健全机制、充实队伍、创新模式、改善方式、丰富内容等方面提出对策,形成主报告1份和分报告3份,研究成果分别在高校、企业等单位进行成果转化应用,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效果评价及提升路径团队
主体赛一等奖
作品名称:粮食新鲜度快速检测试剂盒
推报学院: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
团队成员:苏柯瑞、苗一帆、童俊杰、蔡安雪、李金营、杨硕、王子祎、周泽阳
指导老师:张咚咚、韩佳静、吴琼
作品简介:在我国,每年约有四亿吨粮食入库保存。在国家粮食储备企业、粮食贸易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等收购粮食时,粮食新鲜度检测是一个重要环节。粮食新鲜度的准确检测,不仅关系到粮食企业的切身利益,也为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粮食轮换提供依据。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粮食新鲜度测不快、测不准、测不易等问题,本项目以稻谷为粮种,在明晰稻谷储藏期间品质指标变化规律和对比不同显色试剂特征显色工艺的基础上,优化联苯胺盐的显色剂组分及显色工艺技术条件,确定稻谷不同新鲜度下的色彩阈值。在对粮食品质变化和新鲜度检测的研究中,该项目以低成本高效粮食检测试剂盒、精密标准比色卡、IPOF“实验测定+数据输出”一体化平台为核心竞争力,以加强优化产品精确度为核心目标,做万家粮食的定海神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粮食新鲜度快速检测试剂盒团队
“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
作品名称:粮仓嗅觉大师——基于气味感知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
推报学院:粮食和物资储备学院
团队成员:王祖斌、张慧媛、秦中瑞、李元昊、钟克针、刘叠、晁豫新、古鑫、刘位婷、刘宇心
指导老师:阎磊、王艳艳、唐怀建
作品简介: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在粮食损耗中,虫霉活动是引发粮食产后损耗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和监测手段,无法及时有效地反映粮食的品质状态。基于此,团队深入调研、进行文献查阅、实验和试验应用等,设计开发了一款基于气味感知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粮仓中虫害霉变的早期预警,系统通过气味感知器装置采集粮情数据,同时系统集成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团队采集并分析粮情数据,自主建立了粮情数据集,对模型不断选择优化,使感知器在复杂的粮仓气体环境中迅速灵敏地感知到由于粮食虫害和霉变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从而及时反馈粮情状态,给出可视化的数据分析。通过粮仓仿真三维和二维平面图,直观展示粮食储藏状况并做出相应的监测和预警。团队旨在将人工智能和气味感知与粮情监测预警相结合,用气味感知揭开粮情的秘密。
粮仓嗅觉大师-基于气味感知的粮情监测预警系统团队
主体赛二等奖
作品名称:传统农区如何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基于河南省百余村的调查与分析
推报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团队成员:周籽怡 张斌斌 韩胜宇 郝文序 陈家瑶 王子怡 王锦辉
指导老师:关浩杰 王鹏
作品简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粮仓”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筑牢乡村振兴“文化粮仓”,有助于巩固基层宣传文化阵地,以文化引领能够助推乡村振兴。项目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对河南省周口市、洛阳市、信阳市等地展开为期三个月的深度调研。结合调研数据资料,对河南省文化粮仓建设取得成效、现实困境、短板缺憾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通过访寻实践范例,归纳总结出“文化粮仓”不同实践模式和共性特征。从“上”“下”联动、“软”“硬”兼施、“形”“实”结合、“动”“静”搭配、“方”“圆”灵动等多个维度提出传统农区筑牢乡村振兴“文化粮仓”切实可行、制宜化的对策建议。
传统农区如何筑牢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基于河南省百余村的调查与分析团队
“揭榜挂帅”专项赛二等奖
作品名称:重力自抛撒防破碎、防分级节粮减损筒仓布粮器
推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管明哲、王涞扎、理家豪、扶宇洋、郭冰雪、韩冰、张凇源、董浩杰、白洋、游蕾
指导老师:王中营、李国仓、王凯
作品简介:浅圆仓和立筒仓(简称筒仓)是我国粮食仓储物流大力发展的新仓型。筒仓散粮入仓多为仓顶中心进粮,粮食落差大,破碎率高,自动分级严重,仓内大量杂质聚集,极易吸湿发热、滋生病虫害和发霉变质等,严重影响储粮安全。目前国内外已出现了多种用于防破碎或防分级的防破碎装置或布粮器,但不能同时兼顾防破碎和防分级功能,已成为行业难题,且部分装备还存在能耗高、安全隐患大、可靠性较差等缺陷,市场亟须研发出一种能突破上述技术难题的新型筒仓布粮器。本团队提出基于料流分配、减速降碎以及多点大区域布粮等技术和理论,研制出重力自抛撒防破碎、防分级节粮减损筒仓布粮器,突破现有筒仓布粮器存在的技术难题。作品具备以下优势:依靠重力布粮,使用成本极低;兼顾防破碎和防分级两种功能;结构布局灵活,适应不同仓型;布粮安全性高,布粮稳定可靠;拆装方便,维修、保养费用低。创新成果获得了中粮集团、中储粮等行业龙头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并在“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优秀成果转化交流会上被评为“最具创新风采项目”奖。
重力自抛撒防破碎、防分级节粮减损筒仓布粮器团队
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
作品名称:问渠哪得“兴”如许?——基于河南林州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
推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队成员:夏梦萱 平立凡 王婷婷 乔永蝶 张杞洋 赵睿睿 张婉莹 晁晨曦 时凯露
指导老师:吴若旻 吴春阳
作品简介:立足新发展阶段,研究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既是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文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创新求变,开创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鉴于此,团队基于“考察现状—总结成效—探究做法—提炼模式—得出启示”的研究思路对河南省林州市红色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展开了历时十个月的全面调查与研究。队员曾多次深入林州市相关单位和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分别访谈了当地文旅产业龙头企业、相关党委和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等,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和掌握到林州市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现状的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红色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其他革命老区可复制、可移植的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为国家乡村振兴部门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问渠哪得“兴”如许?——基于河南林州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调查研究团队
黑科技展示活动卫星级(三等奖)
作品名称:双目感知——超声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应用于现代仓储
推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团队成员:金旭展、汪源、郭硕、尚艺睿、贺若菡
指导教师:周媛、王琦、鲁鹏
作品简介:无人车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性能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但是,“避障”成为阻碍无人车发展的最大阻碍,无法准确鉴别障碍物使得其无法走向大规模普及。团队成员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基于超声波和激光雷达融合自主驾驶系统,将超声波的优势融入并补足激光雷达的缺陷,不但能适应长短距离的探测,更可以在全天时、全天候的条件下工作,大幅度提高无人车对障碍物的识别力和躲避能力,使得无人车具备更高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够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和现代化服务。团队此次将激光雷达与超声波雷达运用于空港搬运车和叉车乃行业内首次尝试,由于激光雷达与超声波雷达的卓越性能,借助避障系统和MES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空港搬运车与叉车的工作效益达到最大化,从而促进无人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双目感知——超声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应用于现代仓储团队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校将继续紧紧围绕“双一流”创建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探索科创育人模式,引导工大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