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肺炎给高校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化学化工学院提前谋划、主动担当、积极应对,全面保证了“延期开学不停教、不停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共克时艰,搭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云平台”,开展《分析化学》等6门线上实验课,为安博(中国)7个学院共3364名本科生提供教学保障,用实际行动战疫情。
多方协作,调试完善,搭建虚拟仿真“云平台”
根据安博(中国)《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本专科实践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安博(中国)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处和学院指导下,刘捷副院长迅速召集化学实验中心以及各个实验课程团队负责人,本着“教学目标不改变、教学标准不降低、教学质量不打折”的原则,针对平台选择、项目确定、存在问题、考核方式等反复讨论,针对课程特点,详细比较平台,最终选择仿真模拟度高、高度智能的微瑞科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克服了校内虚拟实验平台资源访问限制、外部资源不足等困难,成功搭建了我校《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合成化学》《仪器分析》和《普通化学》6门课程的虚拟实验云平台,覆盖3364名本科生,实现线上化学实验课程突破。
微瑞虚拟实验平台
精心筹备,齐心协力,开启云端实验“强引擎”
为实现教学质量实质等效,60余名化学实验教师细分课程,在虚拟仿真平台开设100门次实验课程,开通75项实验,满足3000余名本科生学习需要。化学实验中心主任苑立博老师和李波老师统一协调,每门课程指定具体的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课程团队集体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制定详细课程开设方案和考核标准,为虚拟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8名教师承担《分析化学实验B》的44授课门次,在团队负责人赵东欣老师带领下,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连贯性,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和其他网络平台的课程资源,录制实验视频,上传课程电子资源,分享给课程组成员和学生。《物理化学》课程是省一流课程,卢明霞老师作为团队成员,在课程负责人杨新丽的带领下,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特点,工作精益求精,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平台优势,组织学生实践和讨论,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分析化学实验B》录制视频及师生交流答疑
QQ群答疑
《有机化学实验》分层教学,根据专业不同对应A、B、D三类,分别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负责人刁小琼老师克难攻坚,组织团队教师学习培训,集体备课研讨,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实现课程实验和微瑞平台模拟实验的合理衔接。团队袁金伟、肖咏梅和游利琴等老师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多为校长教学质量奖、教学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他们充分论证教学方案,重新修订教学内容。采取课前腾讯会议直播讲解,课中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和个性指导,穿插实际案例,有效达成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设计、讲解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合成化学实验》单次实验学时长,团队成员张霞老师针对课程特点,将课程学习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以单元实验的形式模块化,构建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建立单元实验的文字版课程讲义并录制视频授课内容,在超星泛雅平台建立课程主页,并将相关教学资源在线发布,供学生预习和复习使用。实验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前预习(超星线上课程平台)、课中学习(群讲解、讨论及实验操作指导)、课后复习(线上课程平台和群提问讨论)”的模式进行,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网络虚拟实验过程与实验报告相结合,对学生的实验课程学习做出合理的综合评价。全面贯彻“学生中心”理念,激励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
《合成化学实验》学习资源
融合思政,共促成长,增强学生爱国“浓厚情”
团队成员深知教书育人责任,尤其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把灾难当成教材,把危机转化为机遇,把困难转化为动力,充分挖掘病毒、疫苗化学成分等思政元素,融合到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习长本领,科学防疫,科学赢疫。为加强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苑立博老师和李波老师提前制作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处置、事故预防及应变程序以及相应安全隐患的教学资源,开课前统一组织学生学习和测试,树立“实验安全第一”思想,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实验中,结合单元实验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关联性,适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投入科研、立志成才的热情。
开展云实验以来,参与学生3000余人,实验约30000次,总访问量55584人次,极大地减轻了学生返校复学后实验室聚集带来的风险,也通过本次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和线下实体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实验课程的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情怀成就高远,担当铸就脊梁!化学实验中心全体教师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在逆境中成长,在灾难中奋起,开辟出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新天地。全体化工人也坚信在安博(中国)党委和行政正确领导下,定能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为早日实现高水平工业大学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