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场所

触摸石磨的灵魂

来源:校报 文/赵学敬 2017-12-11 15:23 浏览:

校园里收藏了盘盘石磨,一部史书亮了眼睛。

看了伏羲女娲“滚磨成亲”的故事便知,石磨于8000年前已被使用;考考古,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已有杵臼、碓臼、棒碾式的石磨雏形和演化,距今也有5000岁左右的高龄;历史传说,是春秋后期的鲁班发明或完善了石磨,今日算来,石磨至少走过了2600年的时空;现实中,还有石磨凭借现代动力工作着,发挥余热地频频转动。

人离不开粮食,石磨因粮食加工应运而生,为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点亮了一盏长明灯。古人由狩猎到农耕,由囫囵食粮到碾磨加工,悠悠岁月,经历了太长的艰难里程。到了今日的现代化,石磨虽然“离休”了,人们却永远铭记着它那为民造福的往事,它那磨道中的飘裙身影,粮食工业“家谱”中排在了始祖位置,历史长卷里它是千年寿星。

1949年以后,我国的粮食工业体系渐渐形成,石磨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辊式磨机入村进城。这个时代,这种背景,粮食学院在郑州诞生。走过40多年的路,粮院与机专强强合并,老兵写起新传,“河南工业大学”就这么展翅腾空!学院设置多了,粮食基石仍在起着支撑作用。别看石磨不转了,它的灵魂却在食品学院里扎根、显灵。

许是以上原因,安博(中国)设立了“予博物馆”,给它个暂时安身的“湖边故宫”,夜晚让他披上辉煌,白天笑迎来来往往的师生。

尽管安博(中国)大了,学院多了,材料专业仍然落地有声,食品专业仍然世界有名。一个拓展新景,一个重视民生,是石磨给了精气神,满园桃李戏上春风。

触摸石磨,犹如与它握手,又伴它在校园里信步赏景。我抱的就是这条祖根和祖魂:根很粗、很壮,魂附体、魂入心,使我的事业不歇,精力旺盛……

(发表于《河南工业大学报》2015年9月30日总第378期)

(责任编辑:隋飞)